欢迎访问长春光华学院学生工作处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理健康

首页> 心理健康> 一米阳光> 正文

寝室相处之道—— 建立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

2022-05-11

疫情期间,各高校采取静态管理政策使得大学寝室成为了同学们唯一的活动场所。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和目前日益紧张的疫情局势,导致部分同学出现了宿舍关系不良的现象。那么如何与舍友和谐相处、维护团结友爱的宿舍人际关系,便成为了大家近期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继续与同学们聊一聊寝室关系那些事儿。


通常寝室关系有哪几种?


1.和谐型  是指寝室内全体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经常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人生难得莫若遇到知己,而那些能相处成亲人的室友,少不了知己的特质。大学的室友全是通情达理、互相容忍互相帮助的知己,这种气氛是特别轻松、愉快的。

2.弱和谐型  是指寝室中大多数成员之间关系融洽,能经常相互沟通,互相合作,有个别成员意见有分歧,有对立情绪和较多不一致的兴趣和生活习惯,相互不能合作。在寝室内通过第三人有间接的沟通与合作。这种类型宿舍成员间在认识和情感方面没有明显对立和冲突,寝室气氛是较轻松、愉快的。

3.松散型  是指绝大多数人之间缺少直接沟通与合作,但也谈不上情绪对立,这种寝室中人际关系单薄,缺乏集体观念,有些舍友喜欢默默学习,默默自律,而有些舍友喜欢各种活动,各种的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因为追求不同,在寝室谈论的话题也基本不同,于是,寝室关系自然变得有些疏远。“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就是这类寝室的真实写照。

4.小群体型  是指寝室内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小群体,小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关系与“和谐性”相同,小群体成员与寝室其他成员的关系与“弱和谐型”或“松散型”相同。根据地域或者性格形成小团体,表现为寝室关系的多元化结构,出现三对一、二对二、一对三等几种情形,最初可能只是一个同学与另外一个同学关系不和,互相猜疑对方,互不相让,甚至互相伤害,于是,其它舍友可能就会选边站队,最终导致整个寝室气氛变紧张。

5.失控分裂型  指宿舍中既无被接纳的核心人物,业务被排斥的主要对象,大多数人处于对立、冲突的关系之中。宿舍气氛紧张、压抑和烦躁。各自的作息时间或者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关键是还互不相让,互相指责,或者都希望别人迁就你,时间长了,必然要产生矛盾。


我们应如何建立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呢?  


一、完善寝室规章制度,寝室内务分工科学合理

学校对寝室管理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每个寝室又是一个独立的小团体,每个团体之间的文化氛围、风格习惯又有别于其他团体。因此,每个寝室结合本寝室的特点、特征,制定出符合本寝室的需求,具体、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如值日、作息、用电等)制度规范,大家共同遵守,才能真正地创造和谐有序的大学生活环境,确保寝室管理完善、秩序良好。

二、构建良好的寝室风气,建立积极健康的寝室文
  寝室作为大学生的第二个家,相较于原生家庭,其文化氛围同样重要。只有积极阳光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才能提高寝室成员的凝聚力,促进彼此间的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关心爱护,遇到困难共同面对解决。

三、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促进和谐寝室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建立在“以互相帮助”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不单单存在于物质方面,也表现在精神方面,室友们相互的关心、关爱、支持,给彼此心灵以慰藉,满足各自情感需求的同时,更能促进相互间的交往。同时学习更多的人际沟通方法和技巧,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赞美,倾听别人的声音,学会关注,培养同理心,合理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四、建立边界、对自己与他人正确认知
  个人边界是指个人所创造的准则、规定或限度,以此来分辨什么是合理、安全的,别人怎样对待自己是被允许的,以及当别人越过这些界线时自己该如何应对。个人边界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情绪上的,它能够反映出个人对自我身心状态的认识和要求。一个人拥有清晰的个人边界,就意味着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被他人控制、利用或侵犯。边界意识好的人,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既尊重别人,也保护自己。

五、学会维护公共卫生、控制防疫距离
  学校寝室内空间小、人员密集,所以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保证大脑供氧充足。积极参与寝室内务整理,寝室内和公共区域每日要定时消毒。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用品不交叉使用。

六、积极参与寝室集体活动  

寝室集体活动是增进寝室成员之间感情的有效方式,积极参加寝室集体活动可提升寝室成员间的默契,增强寝室凝聚力。寝室内部可创造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全员参与,增进友谊的同时给枯燥的封校生活带来更多的欢乐。


室友相处愉快的的心理学方法


1.55387定律


   这条人际沟通定律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即决定沟通效果取决于55%+38%+7%,其中决定一个人的印象的55%体现在外表、穿着、仪容、沟通的态度,包括动作、表情等;38%是讲话时的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7%是说话的内容。
   而我们在日常沟通时,往往太在意说话内容即说什么,却常常忽略了怎样说,用什么样的语气,态度和方式。而这些东西在沟通中的效果竟然占比高达93%,假如这93%的部分不尽人意,我们要传达的7%的内容可能根本就输出不成功。就好比一个人讲话态度傲慢,语气里透着不屑,否定或指责,那么我们还会去关注他说话的内容吗?估计很难。即便他说的是对的,我们总会搜肠刮肚找出各种理由去否定他,因为他的态度和语气让我们感觉不舒服,内心产生排斥感。所以,如果想保证7%的内容能够有效传递出去,需要我们去管理好55%和38%的部分-注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这是保证良好沟通的重要基础。


2.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

心理学中有一条人际法则称为“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条法则是不可逆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反黄金法则的,认为:“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坚持黄金法则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是相互的,发生着镜像反应。你所给予别人的就是给予自己的。包含好几层含义:你信任别人,也是信任自己;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爱别人,也是爱自己。所有正向能量的给予都是同时发生的;应用时需要管理好心理预值期:这里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对别人有着过高、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对方达不到,你就很容易失望,以为是别人的过错。我们要拥有平等心,如果大家都是热爱、尊重生命的,看到人生而平等,无论教育、种族、背景等等如何不同,本质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宝贵的生命体。当你用爱与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收获更多的一定是被爱与被尊重。




f_pic4.png

学生工作处官方微信平台新.jpg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了解更多校园咨询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长春光华学院 版权所有 吉ICP备05002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