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与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养成坚韧不拔的品格与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对大学生养成教育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从大学生养成教育与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加强职业精神培养、实行校企合作、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的措施,希望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进而达到养成教育的基础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高校;应用型人才
【引言】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变化,各个高校都更加注重开展养成教育工作,教师要将自身的引导与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利用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基础上,使其能够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1.大学生养成教育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已经逐渐进入了飞速的发展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规模与学生的数量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差别,为社会培养除了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在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职业教育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活动的时候,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基础内容,务必要培养出技能高超、爱岗就业的员工,还要强化道德素质教育的培养工作,提升学生的基本职能。只有将这些方面作为关键点,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进入到社会环境当中,并且胜任自己应该承担的工作岗位,促进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大学生养成教育与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2.1新媒体使用的弊端
在大学校园当中,在线考试、电子作业等逐渐成为校园教育的重要方式,从网络中能够获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彻底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带来的不良习惯可能会给大学生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1]。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式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网络的方面快捷性,会给大多数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导致学生出现惰性,不愿意思考理论知识。大多数学生都在课堂中出现了不认真听讲、玩儿手机的现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课程不够在意,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刷剧、打游戏中,这些不良习惯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2.2缺失社会责任感
就大多数女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其盲目的追求物质生活,放弃了自身的奋斗与学习目标,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进而导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降低[2]。在许多集体的活动中,大学生不愿意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仅仅注重追求个人的利益。不仅会影响养成教育开展的效用,还会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
2.3缺乏安全意识
要想促进大学生养成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就要从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入手,但是其效果往往都不够明显。由于缺乏安全教育的方式,导致许多大学生都认为新闻报道中的火灾、网络诈骗等都不在自己的身边,就不用注意安全防范,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所以,只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合理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3.大学生养成教育与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路径
3.1正确了解新媒体技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教育工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不文明的习惯展示给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立“停机场”,使学生能够自觉的上交手机,做到将精力放在课堂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课程、电子作业等不同的形式,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另外,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就要树立正确的使命意识,并引导大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学校也要定期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还能够对自己的力量进行估量。在落实养成教育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并在团队中进行合作,进而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3]。在学校内部形成互相监督与关系,保证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只有保证全员都能够深入到各项管理活动中,实现良性的循环,促进养成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高校内部建立安全宣传栏,并且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醒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依托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及时的推送安全防范知识,使学生能够观看自我防护类的视频,进而了解在遇见危险问题的时候能够如何应对。只有建立安全宣传手册,开展安全教育学习活动。
3.2加强职业精神培养,实效性校企合作
要想培养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合理的开展校企合作,真正促进产教融合,不断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在构建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职业精神的培养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实际的养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正确的鼓励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到企业中开展实习活动,并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工作,理解岗位的实际需求,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4]。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了培养职业精神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基础的教育理念,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中心,深入的了解社会的需求。在强化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的基础上,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求。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国对高校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社会的重视度也不断提升,给予了高校专业课程建设一定的支持,也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精神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就业岗位可能会出现敬业精神不足之处,或是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仅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还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贯彻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应当培养其职业精神,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进入到工作岗位当中。通过进入到社会岗位中实践的方式,能够有创造性的完成各项工作,进而将学生的个人能力与优势体现出来。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将职业精神与专业技能的教育融合,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
结束语: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与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也是企业与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相关的教育人员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的基本特点,鼓励学生能够参与到养成教育活动当中。要想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就要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更加全面的了解实际的市场需求,并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落实养成教育活动,进一步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自身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伟, 张文平, 唐亮. 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化养成教育切实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J]. 明日风尚, 2019(5).
[2]刘瑜, 吕淑萍. 论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途径探讨——以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7(47).
[3]朱国军. 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的功效[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2):160-162.
[4]汪小飞, 汪家龙, 汪辉煌. 高职院校人才“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滁州学院学报, 2019(2).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长春光华学院 版权所有
热线电话:0431-8117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