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春光华学院学生工作处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理论研究

首页> 正文

送给学生 丨 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2024-04-16


摘要:

随着新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电信诈骗案件频频发生,诈骗手段也变得越来越狡猾多样,令人防不胜防。根据中国青年网调查显示,41.53%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身边人曾遇到过金融诈骗,其中刷单返利、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贷款和代办信用卡、虚假购物和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等骗术一直在更新迭代。

尽管国家公安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各地高校也多次以多种方式开展警示教育,提高学生防诈骗意识,但是网络诈骗仍然时有发生,仍有一些高校学生上当受骗。一句句诱人的话术背后,皆是一个个巨大的陷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真实案例,在生活中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常见高校大学生诈骗类型


骗局案例一:冒充学校领导或辅导员老师

某高校学生于某接到一自称是学院“朱老师”打来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于某的姓名和身份信息等。“朱老师”称将要退还学费,后以需要操作为由,希望通过于某的银行卡先转账,到时再给他转过来,因学院中确有一名姓朱教师,于某信以为真。于某平时并不知道朱老师电话,电话那头又催得很紧,要求于某立即打款,便通过手机银行转账至嫌疑人提供的账户。

案例分析:

一些诈骗分子在掌握大学生基本信息的时候,很可能会冒充学校领导、辅导员老师等,通过给学生打电话、发微信、加QQ等方式联系学生,谎报挂科补考费用、退补学费等等方式,让学生转账、打款。

高校大学生在面对来历不明的来电提醒、手机短信和社交软件私信等,要做到不轻信、不惊慌、不盲从,时刻保持理性和清醒的认识,并做出正确的反应。面对过于主动靠近自己、过于热情地想要“帮助”自己、过于清楚了解自己等,就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持警惕谨慎之心。

骗局案例二:购物、兼职、刷单、校园贷

某高校学生刘某大一期间无意中加入了一个大学生兼职群,群主组织学生们通过兼职刷单来赚取“零花钱”。刚开始刷的几单均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取了小额佣金,尝到甜头后,刘某对此刷单平台深信不疑,并准备“大干一场”。由于囊中羞涩无法承受“大单”的任务费用,刘某只得去找父母借钱,不相信事实的刘某在父母的再三劝说要求下,拨打了当地反诈中心的电话咨询。经过公安机关的介入,马上制止了刘某在兼职群刷单平台上的操作行为,成功帮助刘某挽回个人损失。

案例分析:

一些诈骗分子发布网购刷单兼职信息,以“零投入” “零风险” “日清日结”等方式诱骗、招募“刷单客”“点赞员”等,拉人建群搭建网络陷阱,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并额外提成,前期让受害人完成刷单等任务,通过完成“进阶任务”逐步发放小额佣金,后期随着刷单交易额变大后,逐渐以“账户升级,获利更多”“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不断加大投入,最后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断绝与受害人一切联系方式,迫使受害人无迹可寻。

高校大学生一定牢记,凡是打着“网络、课余、假期”等兼职的旗号,要求下载刷单、聊天软件以及做任务获取报酬,都很有可能是骗局,坚决杜绝“贪小便宜”“天上掉馅饼”“时来运转”等侥幸心理,不点击陌生平台链接、不识别扫描陌生二维码、不轻易加入社交软件聊天群,如遭遇类似诈骗及时向警方提供相关信息,全力协助配合警方破案及时挽回损失。

骗局案例三:冒充学长学姐走进寝室推销

某地校外一男子带着一批小白鞋清洗剂潜入某高校宿舍,以往届毕业学长的身份,凭借“优惠”拿货价或销量提成等方式,向在校大学生批发一批小白鞋清洗剂,通过出示伪造的工作证声称可长期合作,引诱其赚取零用钱。等到校大学生购买获取到货品后,打开包装才发现不法商家在生产包装上做手脚,小白鞋清洗剂功能跟包装所说完全不同,等到再联系犯罪分子早已不见影踪。

案例分析:

随着后疫情时代,各地高校开学期间不在实行“封校”制度,一些不发商家雇佣诈骗人,混入高校后以学长学姐身份自称,进入寝室楼、自习室等进行上门推销,降低同学们的心理提防,以创业、勤工俭学、实训实习等为“借口”,通过“卖惨”来博取高校大学生的同情心,推销商品多数为假冒伪劣产品,一旦售出很难再联系上推销者,更不会有相应的售后保障。

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管理好父母给的生活费等,不要轻易相信购买校园内推销产品,更不能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而充当“冤大头”,防范一切转帐方式、链接,任何转账都一定要留好记录,确保有迹可循,如个人无法确定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联系辅导员老师咨询,确认对方骗子身份后,可及时向学校保卫处举报或拨打110报警电话。

骗局案例四:高校毕业生求职“陷阱”

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刘某,求职于一家保险公司聘请讲师,在该公司的要求下,刘某交了一笔报名费,结果却发觉一进来单位就要求进入培训,几项培训费下来需要三四千元,公司凭借优厚的薪资待遇明确规定自由参加培训就能入职,同一年多地就业生表示在求职工程中也遇到过类似要求缴纳几千元培训费的状况。

案例分析:

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环节或者中介机构以招聘为例,收取高校毕业生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等多项费用,等到用人单位入职时,不法用人单位通过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直接上岗工作或中途以各种无端理由辞退。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之前,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课程,提高防范就业“骗局”的意识,增强识别就业“陷阱”的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不相信所谓的“高薪低门槛”,及时了解学习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前不久热播的电影《孤注一掷》告诉我们:天下没有白占的便宜,所有的便宜背后都是深坑,永远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因为现实是:“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即使真的有馅饼掉下来,小心地上也有个陷阱在等着你。”只要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我们就可以避开99%的骗局。

同学们,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诈骗分子的骗术一直在更新迭代,但核心不变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编造各种理由让你进入所设骗局,我们不仅要在这么多的诈骗方式中保护好自己,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外,还要带上网络安全的护航手——“国家反诈中心”APP。

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后准确填写信息,启动“诈骗预警”功能,开启诈骗预警功能,即可开通来电预警、短信预警、APP预警3项功能,同时学习并掌握国家反诈中心制作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了解十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犯罪手法、典型案例等,有效抵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侵害,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让我们共同携手接种“反诈疫苗”,增强自身反诈免疫力。



f_pic4.png

学生工作处官方微信平台新.jpg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了解更多校园咨询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长春光华学院 版权所有 吉ICP备05002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