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春光华学院学生工作处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学生工作育人体系

首页> 学生工作育人体系>

学生工作体系

   长春光华学院学生工作以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办学生满意的大学”的办学使命和愿景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工作目标,构建“四九八六”学生工作体系(实施四大工程、建设九类阵地、打造八种团队、实现六大目标),全面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全面实施四大工程

我校四大工程即思想引领工程、养成教育工程、能力建设工程和学风建设工程。

(一)思想引领工程

1.建设思路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与全面覆盖相结合、组织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四个意识”,做合格的中国梦建设者、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已有基础

  (1)政策指导

学校分别于2018年3月19日及4月25日,下发了《长春光华学院“学习筑梦”行动方案》、《长春光华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我校思想引领工程提供了政策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2)意识形态阵地

固定阵地: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二教214多功能报告厅,可容纳学生260人,相应规章制度完善。建成一年来开展相关活动包含宣讲、理论课、座谈会等40余次。

基层阵地:各院以党员活动室为基础,建设“学习课堂”,作为“传习”小阵地,开展流动宣讲,学习研讨等活动;以班级教室为基础,建设156个“学习园地”为学生自学提升提供保障;以学生寝室为基础,建设2150个“学习小组”,结合重要事实及相关讲话精神,组织各“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并记录“学习日记”。

(3)理论研究平台

  2019年3月15日,与长春青思俱乐部深入合作,建立长春青思俱乐部长春光华学院分站,打通了校外理论专家走进我校的通道。

(4)学生团队

大学生新时代学习研究会:大学生新时代学习研究会是由学校党委领导,学校团委具体指导的学生组织。根本宗旨是引导大学生自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旨在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想远大、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年学生骨干队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现有指导教师5人,会员57人。

青马协会:学校建有青马协会,吸纳全校理论先锋,开展青马自学、及理论宣讲等,青马协会现有会员32人。

青马自学社团:我校九个学院均有青马自学社团,学生自发组织各种理论研究、座谈会、交流会及社会实践,各学院青马自学社团人数总和为1325人。

青马培训班:我校“青马培训班”自2016年开班以来,累计开展四期培训(第四期在进行中),培训周期一年,累计400余名学生骨干成功结业。

学习筑梦班:学校“学习筑梦班”2018年首次开班,培养周期为两年,现已开班两期,筑梦班学员190人。

3.建设方案

(1)建好“青思俱乐部长春光华学院分站”

依托长春青思俱乐部这一优质平台,持续推动党的青年理论武装工作创新发展,邀请校外专家走进学校作报告,开讲座;组建大学生“青思宣讲团”,进社区、进农村开展理论宣讲。

(2)打造“两课”大赛

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持续开展“团支书讲团课”、“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引导学生自发的“比、学、赶、超”,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的走进大学生头脑、大学生内心。

(3)深化“学习筑梦”行动

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积极开展学校“学习筑梦班”学员的培养工作。构建“一二三四五”模式,推进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深入开展,同时坚持“四个结合”即学习筑梦与专业教育、与养成教育、与校园文化、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学习筑梦”行动在我校落地生根。

同时积极推进“学习筑梦”行动评比工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激发基层工作热情。

(4)推进团日活动常态化

以“高频率、高参与、多主题”的原则开展团日活动,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时代精神。开展形式多样深受大学生喜欢的团队游戏、参与度高的小组讨论、展示性强的演讲等,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养成教育工程

  1.建设思路

长春光华学院养成教育工程分为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和学生养成教育工程,养成教育作为我校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素质教育的具体抓手、德育工作的特色项目、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遵循“素质是养成的”教育规律,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以一体两翼(习惯养成是主体,培养体育精神和美育境界是两翼)为主线,以“知情意行”四位一体为运作思路,以十大原则为体系保障,从认知学习、情感体验、意志磨炼、行为养成的理论研究入手,构建了我校独特的育人体系。

2.已有基础

  (1)政策指导

为深化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2016年9月2日,我校下发了《长春光华学院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全校范围开展养成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养成教育作为我校育人特色。各院分别制定了符合本院特色的养成教育具体落实措施,完善了活动开展的纲领性指导意见。

  (2)组织落实

2017年12月,长春光华学院与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科技学院共同申报的“吉林省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中心”获得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批准,增补为第二批全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2018年11月21日,吉林省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中心年度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光华学院举行,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24所驻长春高校校长、分管思政和学生工作的负责人、部分教师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之后,18所高校申请加入吉林省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中心。

(3)活动开展

①教师养德修为工程。2018年12月,学校以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满足学校发展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目标开展全校教师养德修为工程;2019年6月,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刻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学校在全体教师党员中组织开展“爱岗敬业做表率 养德修为我先行”活动。养德修为工作一周一反省、一月一小结、俩月一交流、期末一总结,以工作内容为土壤,扎根于本职工作,育人的同时提升自我,完善人格,构建美满家庭。

②学生养成教育工程。各院针对22个习惯分门别类地成立了习惯养成小组,每人选择大于等于3项好习惯进行养成,以小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并积极探索活动的考评机制。通过制定养成教育手册、养成教育方案、养成教育习惯选项、奖励制度等激励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来。目前活动参与人数已覆盖学校大一到大三的全部在校学生,大四学生部分参加。此外,各院在具体活动中还充分将日常管理、志愿服务、学风建设、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融入到养成教育中,成立知行社、百舸协会等养成教育组织,形成了与我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的良好局面。

③理论研究。2016年9月12日成立了“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对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开展途径、伦理内涵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期间共召开理论研讨会4次,截至目前共发表论文30篇,参编著作1部。2017年4月以来“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小组”更名为“养成教育研究会”,研究会成员从12个专题着手进行理论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近期在编写著作1部,即《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功申请国家“十三五”规划教育部课题1项,校内青年科研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级重点课题5项。2017年12月,由“中心”主任张德江教授申报的“以养成教育为路径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理论与实践”获得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批准;2018年12月,张德江教授申报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行动研究”,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IB180538;并在中国高等教育一书中发表论文《坚持内涵式发展 实施优质教育》;在中国教育报中分别发表《一般院校也能够实施优质教育》、《长春光华学院:大力实施优质教育 着力提升教育质量》两篇论文。

   3.建设方案

(1)理论建设

以《长春光华学院养成教育实施方案》为蓝本,各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制定具有本院特色的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总结凝练了《长春光华学院养成教育案例集》和《长春光华学院大学生养成教育图片集》,编写印发了《大学生养成教育22讲》。

(2)活动设计

第一,全体辅导员老师自觉开展习惯认领活动,对所认领的习惯从自身做起,同学生一起参与到习惯养成活动中来,率先垂范,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养成的良好氛围。同时深入研究所认领习惯的价值意义,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激情,强化学生自我养成、自愿养成、自觉养成、自动养成的实现路径。

第二,不断完善基于22个习惯养成的系列活动,使活动的针对性更强。例如,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第二课堂”的作用,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加强宣传阵地的管理,利用舆论导向为学生的养成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把活动做实,持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三,夯实“养成教育2.0模式”。在过去几年实施过程中,养成教育活动开展已经由学校主导发起的1.0模式转变为由学生习惯养成小组主导的2.0模式。在今后的活动开展中,将打破原有小组界限,由选择同一习惯养成的学生自发组织活动,自我规划、自我进步,逐步实现养成教育由学生主导、自觉养成,夯实养成教育2.0模式。

(3)考评机制建设

第一,持续完善考评机制建设。继续完善德育分考评制度,将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和德育分、评奖评优结合起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第二,学校出台《长春光华学院养成教育标兵评选办法》,养成教育标兵每学年面向全校学生评选一次,评选分为校、院两个级别。

第三,学校出台《长春光华学院养成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每学期对分院养成教育整体规划、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形式、师生评价、加分项目六个方面进行评估。

(三)能力建设工程

1.建设思路

我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能力建设工程的各项具体措施建设,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六项基本能力,即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学生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系统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已有基础

(1)制度保障

2015年11月2日,我校下发了《关于大学生能力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各院制定了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按照学校能力建设工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能力建设工程,要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使之相辅相成。在六项能力建设工程项目中,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学生表达交流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培养。

(2)活动落实

合作共事能力

①组织素质拓展训练。各院利用周末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合作共事能力。

②打造精品社团。各院打造精品社团,让学生在社团组织的活动中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一起进步。

③学生干部培训。各院积极开展学生干部培训活动,让学生干部学会团结同学、凝聚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为我校增光。

④组织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双优流动红旗评比、校园文化活动交流等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表达交流能力

①举办校园“十佳之星”评选活动。活动评出“学习之星、励志之星、创业之星、实践之星、服务之星、活力之星、文明之星、艺术之星、爱心之星、劳动之星”十项评选称号,让更多的新生感受到模范的力量,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

②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各院每半个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班会,一次团日活动,采取轮流主持的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提高表达能力,班会中采取以寝室为单位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来表演节目,让每一名学生都敢于走上讲台展现自己。

③组织开展课前10分钟演讲。各院班级利用课前10分钟,由学生到教室进行自拟题目,进行主题演讲或者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④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各院开展辩论会、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辨、敢于开口的良好学习氛围。

专业核心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共同完成。为了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校团委组织了48个专业社团,覆盖了全校所有学院和本科专业,并且为每个专业社团选配了专业指导教师。

其中代表性奖项有:

第五届“夏青杯”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最佳组织奖”、“特殊贡献奖”。

②第十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③第二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励11项。

3.建设方案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和各院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细化分工,在活动开展上协调配合,特别是组织好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和学科专业竞赛活动,把这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作为能力工程建设的主渠道。

(2)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在全校师生间大力宣传能力建设工程,增强实施能力建设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总结和推广有效的做法,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3)加大投入力度。学校在能力工程建设上给予支持,在预算上列专项资金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4)加强监督检查。每年对能力建设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和公示。

(四)学风建设工程

1.建设思路

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学风建设工程围绕“学风建设月”,“学风建设年”、“十抓一促”等活动展开,“教、学、管”三方面密切配合,分阶段、分层次,突出重点,区别低年级和高年级的不同要求,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遵守学习纪律,促进优良学风的稳步形成。营造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氛围。

   2.已有基础

(1)政策指导

在已有学风建设管理文件的基础上,2017年3月21日,我校下发了《长春光华学院学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各院根据实施方案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学风建设工程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我校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2)组织落实

①成立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优良学风建设工程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教、学、管”三方面结合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指导活动开展,统筹协调、监督落实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

   ②政策解读。在2017年3月23日召开的学生工作会议中,我校学生工作处处长郑向光在《长春光华学院学生工作体系汇报》中重点阐述了学风建设工程的建设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为学风建设工程的开展做了详尽的规划。

③动员落实。各院积极落实方案内容,积极开展全院动员大会,党总支副书记和辅导员向全体同学发出号召,并充分利用宣传载体,以微信平台、学院网站、板报等多种渠道向学生宣传学风建设的内容以及意义。

(3)活动开展

我校学风建设活动开展着重突出年级特点。大一年级主要通过学术讲座、主题班会、课前十分钟演讲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二、大三年级主要通过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四年级主要通过就业指导工作来促进学风建设。

(4)制度保障

   ①班导师制。我校现聘任班导师177名,班导师助理54名。班导师在学生工作中时刻坚守“学业指导、行为引导、心理疏导”的职责,为学生提供成人成才的全方位服务。

   ②辅导员日常管理。辅导员老师严格执行我校学生工作日常管理七项制度,即听课制度、查课制度、与任课教师沟通制度、与家长沟通制度、与学生谈话制度、重点学生跟踪制度和学位预警制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学风。

  (5)考核评比

   ①日常管理评比。学校实行“日常管理流动红旗”制度,各院每月针对晚自习、卫生、课堂出勤、迟到早退、不带零食进课堂、校园文明检查等六大方面进行评比,将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设为日常管理加强月,促进全校学风氛围形成。

②先进集体及个人评比。表彰各院在“学风建设月”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突出亮点,以班带院,以院带校,树立典型,全校宣传。

截至目前,学风建设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果:

第一,获奖数量总数提升。

 

2018-2019学年

1591166271(1).png

其中代表性奖项有:

  2018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特等奖

  2018第一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作品展评一等奖

  2018中华美育第二届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演大赛一等奖

  2018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 一等奖

  “延伸爱心舞台,携手温情世界”之筑梦行动 (互联网+)国家级

  2019联合国cop24气候大会青年代表志愿者 先锋奖

  2018年全国大学生越野滑雪锦标赛女子3*5km接力 一等奖

  2019年中国大学生越野滑雪长距离赛女子25km 一等奖

  2019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校园歌曲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

第二,学生考试违纪率逐年下降。

2016-2017学年学生考试违纪率:0.39%。

2017-2018学年学生考试违纪率:0.35%。

2018-2019学年学生考试违纪率:0.31%。

3.建设方案 

  (1)完善各项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各项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检查和监督制度,实行任课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含公寓辅导员)三方协作制度,完善德育分考评制度,利用PU口袋校园软件,建立学生跟踪档案,全面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确保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2)注重行为引领

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从教育、管理、服务三个层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地学习态度,自觉遵守校规校级和考风考纪,努力实现“零作弊”目标,降低课程不及格率。

  (3)营造“赶”、“学”、“比”、“帮”的良好氛围

建设独具特色的优良学风体系,形成创建先进班集体,争当先进个人的良好风气。营造追求卓越,争当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落后学生明显进步。

  (4)鼓励实践创新

实施“创新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与实验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使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先进集体和个人奖励的数量明显提高。

二、建设好九类阵地

九类阵地即职业素养阵地、双创阵地、宿舍阵地、光华大讲堂、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自媒体阵地、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学生援助平台。

(一)职业素养阵地

1.建设思路

职业素养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依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个性鲜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知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我校职业素养阵地分为四个部分: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工程。

2.现有基础

(1)新生入学教育

①细化分类。更新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内容,将新生入学教育细分为十二项:理想信念教育及新生适应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安全教育、文明修养与行为规范教育、学业介绍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导航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党启蒙教育、恋爱教育。

②新生入学教育讲师团。讲师团共分为12个小组,组织集中备课,在理论上保障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序进行。

③注重时间节点,利用好中秋节、国庆节、军训等有意义的时间节点做好新生入学教育。

④将部分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工作放至入学前。将校规校纪、学生手册、安全手册等内容的学习放到迎新网站上,使学生在入学前即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了解,为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打下了基础。

(2)职业素养教育

①开设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理论课程,树立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和职业价值观。

②聘任教师。配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我校现有职业生涯规划师31人,省级专家1人,校本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一部。

③培训讲座。自2015年以来,参与“双困生”培训的学生人数累计已达1403人次,创新创业培训400余人,创业大讲堂讲座3000余人。

(3)就业指导与服务

①实施“一把手”工程。实行全员抓就业,全程为就业,全面促进就业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工作重心由“就业数量”向“就业质量”转移。

②开设就业指导课。配备就业与创业师资共31人,参与大四学生人数2000余人。

③召开专场招聘会。每年学校层面召开大型招聘会1次,各院召开专业招聘会百余场次,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85%以上。

(4)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

①成立专业社团。各院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社,成立8个政治理论学习社团,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3.建设方案 

(1)优化新生入学教育

①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微信、QQ、各院网站等网络载体,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活动相结合,调动新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线上线下交流融合促进大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生活。

②多渠道多角度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新生入学教育采用讲座、观影、报告、调查报告、拓展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并邀请家长、校领导、社会成功人士等讲学,为新生开拓视野,营造良好的适应氛围。

③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和精品课程。各院根据专业及新生特点,组织具有院系独有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和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并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形成新生入学教育案例集。

(2)提升职业素养教育

①强化队伍保障。通过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职业化素养高的教师队伍。

②拓展实践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竞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讲座及培训,联系实训就业基地,选拔优秀学生到企业实地学习。

③开展个性就业指导。结合每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订立各专业职业分析手册,根据每年各专业职业特点和职业前景,结合学生自身优劣势分析,开展集体辅导和单独辅导相结合的个性职业指导。

(3)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

①健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②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提高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时效和理论水平。

③开展就业个性咨询,建立就业困难学生的个性档案,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指导,满足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④建立就业指导服务系统,整合学校资源,为毕业生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和信息支持服务。利用学校网站、官方微博、校报、广播站、学术会议以及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多种渠道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共信息和平台。

(4)丰富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计划

①开展党性教育专题学习及讲座,让学生铭记党的历史,领会党的经验教训,在现代化进程中激流勇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②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

(二)双创阵地

1.建设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我校“十三五”战略目标,秉承学校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以提升创业能力和素养为着力点,突出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通过开展课程建设并提供资金、平台、政策的扶持,推动全校创新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2.已有基础

我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从组织架构上做到了党政领导带头,学校内部多方协同合作,齐抓共管。

(1)构建创新创业组织体系

①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张德江担任组长,副校长于福、李晓光、党委副书记张柏发任副组长,教务处长、学工处长、就业办主任、团委书记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形成了校长亲自抓,主管校长重点抓,主管部门具体抓,全校教职工共同抓的良好组织运作体系。

②出台创新创业文件。我校一直把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已成立“一把手工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关于成立长春光华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成立长春光华学院创业培训中心的决定》、《长春光华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管理办法》、《长春光华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文件。针对我校创新创业工作情况,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这为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③形成两级管理体系。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会,由商学院相关专业的专家及优秀教师发起并承担主要工作,教务处、学工处、思想政治教研部及其他各院的创新创业专家及核心教师担任会员,为我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各院建立了创新创业协会二级分会,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社团,由主管科研、资产、学生工作的负责人、部分骨干教师及各院热爱创新创业工作的学生组成,负责各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工作。

(2)工作开展

①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采取学校与学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校做整体把控,负责课程建设与指导咨询;各院做教学辅助及具体指导,配合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A.开设课程:

A1.必修课:《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力求通过两门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常态化和可持续;通过对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丰富我校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群,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A2.选修课:学校现已开设《创业管理》、《创新发明与专利实务》、《SIYB创业技能》、《网络创业理论与实践》、《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实战》、《创业创新领导力》、《创业精神与实践》等一系列线上课程。

②编写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学校即将出版自主编写的创新创业类校本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为我校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供支持。

③开展培训、讲座活动。为烘托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我校组织校内外优秀资源,每年为学校师生提供各类培训、讲座。例如:“互联网+创业”吉林省高校培训、“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宣讲会、就业创业报告会、网络创业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

④开展指导咨询服务。根据我校学生对生涯就业、创新创业等方面现有的认识觉知情况,学校设立线上线下指导咨询服务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咨询室,构建整体的就业创业指导咨询解决方案,提供指导咨询服务,为大学生答疑解惑。

⑤队伍建设

A1.打造骨干教师队伍

学校结合工作需要,从各院选出一批优秀辅导员作为骨干教师,负责本学院的课程教学、教研科研、指导咨询、大赛服务、活动开展等工作,对本学院的就业创业工作进行统筹管理,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A2.加强师资培训

我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队伍建设,为创新创业一线教师提供《大学生生涯规划教学指导培训》、《SIYB创业师资培训》、《网络创业师资培训》、《大学生心理疏导技术培训》、《拓展训练培训》、《就业指导培训》、《生涯教练培训》、《创新创业指导培训》等,帮助教师夯实理论基础,提升教学指导水平。

(3)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建设

①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我校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成立于2013年5月,坐落在学校南区第三教学楼六楼,拥有设备完善的创新创业基地,总面积约740平方米,包括创业园管理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培训室、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训区、酒店管理实训区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区、创业实训网络平台等。创业园的功能区涵盖工作与生活的每个方面,可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交流、分享、洽谈合作等不同需求。创业园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创业成本,搭建互动平台,帮助创新创业大学生逐步走向成功。

②文创一条街。为更好的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成果孵化,我校在北区建设了“长春光华学院大学生文创一条街”,建筑面积960平方米,主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产品及高新科技产品项目,打造极具体色的创新创业孵化区。

③众创空间。学校在南区光华会馆,建设了全新的“长春光华学院大学生众创空间”,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新区增加了指导中心、资料室、创客展览室、项目路演中心、会议中心、培训场地、园区孵化场地、创客餐饮、创客公寓等,努力打造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区3.0时代。

④创新创业工作经费投入。学校在创新创业工作中大力投入,打造文创大街、创业孵化园等,现已投入经费2600万元。努力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⑤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扶持。学校为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从孵化场地、资金扶持、政策指导、技术咨询等角度为我校创业大学生提供扶持。

⑥2017年参加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总计立项133项,其中省级项目103项,国家级项目30项;2018年参加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总计立项181项,其中省级项目141项,国家级项目40项。

3.建设方案

(一)优化组织平台建设,做好顶层设计。

实施“一把手工程”,学校将建立校、院、系三级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1.  成立校院两级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

逐步完善“双创”教育体系,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1)目标体系(区域发展、精准定位、合格标准)

(2)理论课程体系(基础、提升、可持续、协同)

(3)实践课程体系(调研、训练、竞赛、大赛、成果)

(4)教师队伍体系(能力、数量、质量、成效)

(5)导师队伍体系(专兼职、校友优先、发挥作用)

(6)保障体系(制度、机制、体制、后勤)

(7)评价体系(信息化、第三方、动态)

(8)平台体系(就是双创载体,包括学校、政府、企业三个方面创办)

(二)加强文化平台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客活动。通过基地建设、事迹分析、创客沙龙等形式进行开展。

(三)搭建立体化课程平台,培养创新意识 。

坚持充分发挥立体化平台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实现“四个融合”

1.专业课程与创新平台融合。线下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业通识课程:《创业基础》《创业思维》《创业方法》 各分院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

2.专业实践平台与创新平台融合。开展大创训练促进项目成果孵化和转化。

3.课程培养与研究应用平台融合。编写校本教材及开展课题研究。

4.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

(四)构建层级实训平台,实施创客育引工程。

1.建立精益创业实训平台,开展精益创业实训。以SIYB和KAB培训项目为基础,深入开展精益创业实训,建立毕业生创业档案,积累和总结培训经验,完善培训课程体系,降低创客创业风险。

2.搭建智能制造创新技术服务平台(理工科类)。建立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及跨专业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训室。

3.搭建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平台。一是进行校、行、企合作签约,二是共建校所实验基地,三是进行校地合作签约,四是积极推进合作院校。

4.建设导师专家库平台------提升创业师资创业指导能力。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以各分院选拔专职创新创业训练导师为辅助,聘请社会知名企业家、行业专家、风险投资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为补充,建立一支稳定的创业导师队伍,出台《创新创业教师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质量。

(五)搭建层级孵化实践平台,实施创客质量工程。

层级孵化实践平台建设目标是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五个创业空间),五个创业空间分别是:创客工作室、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

(六)加强保障平台建设,优化创业生态环境。

1.提供制度保障。设立初创援助资金和加速孵化创业基金。

2.提供政策保障。出台一系列优惠和奖励政策。

(三)宿舍阵地

1.建设思路

牢固树立“学生接受,学生满意,学生感动”的服务宗旨;落实“安全之家,和谐之家,温馨之家”的建设目标。推进思想政治与管理教育进公寓,养成教育进公寓,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进公寓,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四进公寓”制度的落实;致力于打造“管理”、“服务”、“环境”的“三育人”模式。逐步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方向推进。

2.已有基础

(1)实行配备专职公寓辅导员模式。每栋由2名专职公寓辅导员管理,管理与服务人员配备充足,所有专职公寓辅导员基本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文化层次较高。

(2)公寓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服务与管理能力。通过校内外培训、交流,以老带新、个人自学自我提升、工作中跟进指导等培训形式,公寓辅导员具有较好的职业素质、服务意识和执行能力。

(3)学生公寓教工党支部整体建设良好。现有中共党员16人,并有多人写申请要求加入党组织。党员群体树立了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支部在学生公寓整体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在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到位。各项制度健全、完善,管理措施具体明确,公寓辅导员量化考核和学生德育表现评定已运行多年,“文明寝室”和“养成标兵”等评比活动已形成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

(5)学生自律组织健全并发挥作用。公寓学生管理委员会下设五个学生居住委员会(以下简称:学生居委),分布在五个院落,隶属关系清晰,制度健全,责任和任务明确。学居委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开展基本形成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

(6)网络媒体和LED屏全覆盖。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架设LED屏,并通过平台和LED屏宣传学生公寓建设的指导思想、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通过几年的运行,平台和LED显示屏的关注度较高,宣传教育效果明显。

3.建设方案

(1)牢固树立“学生接受,学生满意,学生感动”的服务宗旨。

(2)落实“安全之家,和谐之家,温馨之家”的建设目标。

(3)加强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

①加强公寓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增强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队伍的育人意识、服务意识,提高队伍的专业能力、说教能力、管理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②促进“四会”水平的提高。打牢公寓辅导员应会做思想政治及管理教育工作、会做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工作、会做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会做日常生活常识讲解工作的素质根基和理论水平。

③推进《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实施方案》的落实。督促公寓辅导员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和业务素养。形成教师不但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更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标杆和榜样。

(4)加强教工党支部的整体建设。

①加强学习与引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跟上教学改革的时代步伐。

②树立政治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动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确立党在工作中的地位。强化“四个意识”,凡是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均由党支部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整体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定反腐倡廉。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坚决抵制“四风”问题。杜绝侵占学生、职工和集体利益。

(5)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①优化组织机构建设。合理调整编制体制,使其更适合于在学生公寓开展工作。在职责分工和任务赋予上做文章,为学生骨干增长六个能力搭建锻炼的平台。

②充分发挥各院学生骨干在学生公寓的作用。推进各院学生班级骨干成建制的落到学生公寓内,并选拔部分学生骨干为学居委成员。形成骨干任用不脱节、服务与管理工作前后(“前”为教学院;“后”为学生公寓)一盘棋的运行机制。

③落实党员、骨干示范寝室评定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党员、骨干在公寓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引领作用。

提升学生骨干队伍综合能力。对学生组织进行公开招募、集中培训,引导学生组织不失时机的开展各种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创造和提供锻炼机会,为学生骨干队伍提升六个能力搭建平台。

(6)完善相关制度措施。

完善《学生公寓行为规范》、《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学生公寓德育分考核制度》、《学生公寓文明公约》、《内务设置与物品摆放》等项规章制度,使各项服务与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统一化方向发展。

②完善防火、防盗、防疫及安全用电的防范措施,完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打有准备之仗。

③完善“文明寝室”、“养成标兵”等活动的评比方案,使各项活动形成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

(7)构建“三育人”平台。

①构建管理育人平台。完善学生公寓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构建校家合作共同体,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与家长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通过老师的各项管理、家长的配合和学生自我约束的过程,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②构建服务育人平台。不断提升公寓辅导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学居委作用,以活动为载体,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适时开展优质服务大讨论,防火、防盗、防诈骗、防疫等常识的宣传活动。通过老师细致的服务和学生的自我服务过程实现服务育人的目的。

③构建环境育人平台。以改善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增设所需设备,提升卫生标准,优化寝室文化环境,形成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等手段,为学生营造温馨、舒适、整洁、安全的住宿环境,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的过程,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四)光华大讲堂

1.建设思路

我校光华大讲堂实行校内外结合的讲堂模式,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为核心,以通识教育、励志教育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重点。光华大讲堂作为我校特色化、系统化、品牌化的育人阵地,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具备拓展学术视野,提升文化素养,熟悉职场要求,引导成才之路等多种功能。

2.已有基础

    光华大讲堂由专家讲堂和扉页文化讲堂组成,专家讲堂划分为安全讲堂、励志讲堂、专业讲堂、就业讲堂和创业讲堂等。

3.建设方案

(1)精准定位。始终坚持把光华大讲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通过校内外专家的报告、讲座或沙龙,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激励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的志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内在动力。

(2)形式多样。一是选聘校外专家、成功校友为主讲嘉宾,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二是发挥校内领导和专家的作用,开展报告会、沙龙、座谈等活动。

(五)社会实践

  1.建设思路

将社会实践与社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走出校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以“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为目标,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添阅历、长才干,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2.已有基础

目前我校共有社会实践基地94个,其中专业社会实践基地62个,服务型社会实践基地24个,党员实践基地6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个。在多年的努力下,我校实践基地现已覆盖长春、四平、松原、舒兰、白山及公主岭六个市区。

  3.建设方案

  (1)拓展基地建设

  继续拓展我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发优质社会实践基地

  (2)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①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持续开展寒暑期“4+X”作业活动。

  ②以专业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③以社会实践为契机,丰富寒暑假“三下乡”活动。

  ④以交流学习为目的,联合多校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⑤以陶冶爱国情操为宗旨,持续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党史宣传、政策宣讲活动)。

⑥选派优秀学生到机关、企业接受锻炼。

⑦在条件允许下,承办省市文艺演出或活动比赛。

(六)志愿服务

1.建设思路

旨在给在校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社会的多元化平台,为大学生持续、有效地开展志愿服务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力求打造精品志愿服务队伍和平台,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志愿服务引导,强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的培养,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我校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2.已有基础

  (1)学校重视。我校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拥有多个志愿服务组织,明确立足经开八区,辐射长春市乃至全国的基地建立方针,目前共建立志愿服务基地17个。

  (2)体系完整。依托“社区服务、帮贫济困、便民就医、环境保护、赛会服务”五个服务领域形成志愿服务体系,以“花朵成长计划”、“精准进社区”为品牌服务项目开展“倡导文明祭祀,守护绿水青山”文明祭祀活动、“书香浓情,共同前行”培养学生养成读书好习惯的活动、禁毒、学雷锋的宣讲活动、环境保护类志愿活动、马拉松志愿服务等一些列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

(3)种类齐全。我校志愿服务活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打造种类多样,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基地,其中涵盖支教助学、社区服务、扶助孤寡、关爱残障、环境保护、文艺展演等多方面。

(4)参与度广。学校平均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种类包括义务支教、社区服务、环境保护、赛会服务、帮贫济困等。学生累计参与5000余人次,活动覆盖近两万人。

3.建设方案

(1)增加参与度。每年参加志愿服务人数比例持续保持在校生人数50%以上。

(2)扩大影响力。在坚持原有志愿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持续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精品志愿服务基地,扩大我校社会知名度及认可度。

(3)维护已有志愿服务基地。持续开展长效化、常规化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开展。

  (4)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基地。尽量使服务内容贴近专业,每专业两个以上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基地。

  (5)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并完善《长春光华学院志愿服务设计方案》、《长春光华学院志愿服务基地管理方案》,确保我校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开展。

(七)自媒体阵地

    1.建设思路

    校园自媒体建设重在发挥自媒体阵地的宣传优势,注重自媒体阵地对学生的舆论积极导向作用,准确把握新闻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并统筹整合自媒体分众传播。与此同时做好自媒体综合管理工作,强化自媒体阵地间的互动,引导舆情传播,努力传递正能量。         

    2.已有基础

    (1)现有六大类自媒体阵地:长春光华学院电视台、光华院报、微信公众平台、家长微信群、校园广播站、学院网站。其中校级13个、院级35个、指导教师20人,学生工作人员总计300余人。

六大自媒体阵地以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为依托,适时组织采编校内大型活动、重要事件的专题新闻、专题节目、实况录像等,宣传学校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和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弘扬先进的校园文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建设发展服务。

(2)近年来主要成果:共青团吉林省委新媒体中心工作站,吉林省教育厅主办的“优秀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吉林省高校优秀微信公众平台1个,“高校辅导员优秀微信公众平台建设”3个,“高校辅导员优秀网络文章”获奖3项。

3.建设方案

    在整体规划上,要有计划地建立并完善自媒体阵地建设;在内容建设上,要围绕学校生活打造具有独特个性的集成模块,重视内容的原创性,保证新闻的实效性和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在体制管理上,要制定相应的平台管理制度和队伍管理制度。

(1)保障自媒体阵地有效运营。各自媒体阵地要组建自媒体阵地运营团队,对新闻的发布要专项负责,同时也要对各自媒体阵地的建设加强日常维护。

(2)不断提高自媒体阵地宣传内容的规范性,提高原创新闻作品的质量,不断创新宣传方式。

(3)不断打造自媒体阵地品牌模式,增加自媒体阵地关注量。

(4)继续开启自媒体阵地服务模式,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家长。

(5)开创辅导员个人自媒体阵地明星模式,不断强化学工人员工作的自我魅力。

(6)创立校家教育共同体,强化与家长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八)校园文化活动阵地

1.建设思路

  树立和宣传“知识是需要体会的,情感是需要体验的,意志是需要磨练的,能力是需要实练的,素质是需要养成的,文化是需要熏陶的”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育人的重要渠道。通过“一培养,二辅助,三娱乐,四提升”的形式,努力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具体目标如下:

  (1)推陈出新:本着寻求亮点,着力打造精品的原则,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的风采和特色。

  (2)求同存异:彰显专业发展与统一制度管理的和谐,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管理制度,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团结协作意识。

  (3)人校共进:以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品牌和实效作为校园文化的重点。

2.已有基础

(1)针对三大工程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其中包括:周记、课前10分钟演讲、绿植领养、“4+X”作业、学生干部培训、英华杯辩论赛、专业社团活动、素质拓展训练、“我爱国防”演讲大赛等;

(2)校级层面打造七大品牌活动。在品牌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了服务与奉献的精神、质量与效益的意识、竞争与创新的理念。这五大品牌包括:大学生英语体验节、校园狂欢季、校园辩论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
   (3)各院承办的校级校园文化活动采取项目化管理模式。我校校级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每学期共有20余个校级项目供各学院申报,包括周记展演、百科知识竞赛、才艺大赛、主题征文等。
   (4)各院校园文化活动实施“一院一品”工程。我校实施“一院一品”工程,指导各院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完善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目前八个学院都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如商学院的沙盘模拟大赛、导游比赛;金融学院的模拟炒股大赛;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科技创新大赛;电气信息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月竞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各类征文大赛;外国语学院的配音大赛;视觉艺术设计与音乐学院依托移艺美工作室、七漆涂鸦社开展的各类设计比赛;电影学院的齐越朗诵节等。

3.建设方案

 (1)加强情感教育,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以团日活动引导学生,依托团日活动开展养成教育、素质教育、爱国爱校教育;以主题活动培养学生,通过开展“红色电影展播周”、听“老兵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该国主义情怀;以感恩教育感染学生,通过开展 “一封家书”活动及制作“感恩账”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父母的付出与不易。

 (2)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开展多彩校园文化活动。把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专业知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任务,开展专业类型及服务类型活动。

 (3)提倡“走出去,引进来”原则,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积极与其他院校及社会有关部门进行组织合作,“走出去,引进来”,举办或承办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使学生充分体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引进社会较高知名度专家、团体进校园。

   (4)开启体质健康提升项目,创造全员运动新局面。以院系为单位,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以徒步的方式感受长征的艰辛,磨练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体质;以社团为依托,以点带面,建设“有氧”校园;以学生组织为载体,定期在校园内进行个性展示,带动全校学生运动起来,拓宽学生增强体质的途径,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九)学生援助平台

1.建设思路

秉承“不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落伍,不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掉队”的教育宗旨,我校将学生援助平台纳入学生工作体系。通过实施援助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指标,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不断优化我校学生援助体系,制定我校援助机制研究报告,汇编典型案例集。

2.已有基础

我校学生援助平台分为学生资助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多年来,学校不断为学生增设勤工俭学岗位、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管理办法》、《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办法》、《特殊困难学生学费减免管理办法》、《临时困难补助管理办法》等各项资助政策,发放考研奖励,提供创业扶持资金。2015年9月至今:减免学费404300元;对勤工俭学岗位支持资金65万元;对考研学生奖励资金14100元;创业扶持资金10万元。与此同时,我校就业率逐年递升。从2015年的84.36%递升至2019年的89.30%。

已建成我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设有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并已建成“校-院-班-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做到心理健康工作全覆盖;每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普查后对重点学生进行筛查建档;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课,开展“5•25”心理健康月等活动,使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所提升。

3.建设方案

(1)构建以“奖、贷、助、勤、减、补”为一体的多元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学生资助体系,持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通过增设勤工助学岗、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实施学费减免等有效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做到应助尽助。

(2)构建精细化、专业化的心理援助体系。不断完善我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好转介和督导制度;将危机预防工作做细做实,真正通过普查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援助工作;不断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理论素养,提高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质量。

(3)打造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的就业援助体系。设立创新创业讲师团、优化课程设置、实施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开展双困生培训、就业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就业信息精准服务等七大措施。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开发就业市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落实就业工作的“三全工程”,即“全员抓就业,全程为就业,全面促就业”。

三、打造八种团队

八种团队包括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班导师团队、专业社团、兴趣社团、习惯养成团队、朋辈互助团队以及校家合作教育共同体。

(一)辅导员队伍

1.建设思路

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总要求,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职业指导能力的辅导员队伍,以适应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优化选用机制,严把入口关,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考核体系,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2.已有基础

我校专职辅导员59人,师生比:1:196;专职就业指导师和就业工作人员6人,与应届毕业生比为1:494;专兼职心理咨询师9名(专职2名,兼职7名),师生比为1∶1287。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5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人。辅导员近两年围绕学生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39篇。主持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长春光华学院校内青年科研基金3项、长春光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辅导员获奖国家级表彰2项,省级表彰21项,吉林省教育厅主办的“高校辅导员优秀网络文章”评选中我校荣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

3.建设方案

(1)提升内涵,借鉴模式,交流学习全员化。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者联席会” 举办的交流学习;各院学工队伍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省内高校交流学习;定期开展辅导员经验交流、读书交流、工作感悟演讲活动。

(2)加强学习,巩固技能,考核培训常规化。校外:每年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班、职业能力培训、辅导员心理培训;参加SYB就业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师培训;校内:每学期开展辅导员演讲比赛、博文写作比赛、辅导员基本功比赛,辅导员素质拓展活动;

(3)树立目标、激发斗志,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第一阶段: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

  第二阶段: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使辅导员具有自己的专业;

  第三阶段: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系统工作有归属感。

(4)锻炼十种能力:1.思想引导能力、2.班级建设能力、3.活动组织能力、4.学生干部培养能力、5.心理健康教育能力、6.突发事件处理能力、7.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能力、8.沟通协调能力、9.学习能力、10.科研能力。

(二)学生骨干队伍

 1.建设思路

本着"高效、求实、团结、进取"的原则,着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搭建更多的优质实践平台,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骨干队伍中重点打造三支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党员队伍”、“机关助理团”。我校致力于培养 “三强、三广、四有”型学生骨干队伍,即学生干部要团队意识强、心理素质强、服务意识强;知识面宽广、见识宽广、心胸宽广;有思想、有责任、有能力、有热情的学生骨干。

2.已有基础

加强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严控学生干部比例

(1)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培养着重以下能力:口头表述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说服能力、交往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决断能力、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

(2)学生党员队伍。我校学生党员队伍共156人,占全校学生比例1.3%。学生党员队伍培养首先从大一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及院内政治理论社团学习开始,然后各院从本院二级党校培训合格的同学中选取优秀成员推荐到学校党校学习并列入党员发展计划,最后通过组织谈话考察开会表决后最终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3)机关助理团。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深度,我校相关部门、教学院分别成立了机关助理团。机关助理团现有成员700余人,占全校学生比例的6%,由共青团长春光华学院委员会管理,目前服务于13个机关单位:党政机关、学工处、教务处、资产设备处、图书馆、电商中心、体育馆、实验室、各教学院、就业办、信息技术中心、招生办、心理健康联合会。在社会参与方面,我校还选派了四名能力突出的学生骨干到蛟河市团市委顶岗锻炼,并获得了当地领导的一致认可。

   3.建设方案

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主要突出以人为本,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骨干,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骨干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学生工作中来;其次,深入了解学生骨干需求,关心他们的发展,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骨干提供锻炼的舞台;再次,注意讲求工作方法的艺术性;最后,积极鼓励和推荐优秀学干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

(2)注重学生骨干的选拔。在选拔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拔原则。

  具体要求:

  第一,进行校院两级公开招募,并举办换届选举,构建学生干部校、院两级工作格局。

  第二,通过学生干部培训,增强学干的思想觉悟、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素质拓展培养学干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通过每月例会培养学干责任感、激发学干的工作热情。

  第三,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公投测评的形式、例会质量考核形式、学干的工作能力、学干的学习成绩这几方面对学生骨干进行考核。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目标激励、机制激励、榜样激励的方式激励学生骨干,使学生骨干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4)做好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教育与管理的互补性、长期性、广泛性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学干骨干队伍具有流动性和阶段性特征,因此要积极开展“双带”,学生骨干带头学习并带动普通同学学习,最终使全校同学共同进步,创建一个优良的校风学风。

    (三)班导师队伍

    1.建设思路

  基于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构建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我院从2014级本科生开始全面实施班导师制。每个学院大一大二年级的每个班级设置一名班导师,每位班导师管理一个班级的学生,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学术活动、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等方面开展专业实践,确实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生学业和未来的择业、就业上给予指导。

    2.已有基础

  我校于2014年制定了《长春光华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2014年学校选聘了第一批159名班导师、54名班导师助理,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大一、大二年级。每学年学校根据班导师表现、班级数量重新开展班导师聘任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全体班导师爱岗敬业,对工作有责任心,对学生有耐心,着重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在养成教育、能力培养、第二课堂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学校转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建设方案

  (1)加强保障,夯实导师制度建设基础。成立学校班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班导师遴选和聘任制度,班导师职责界定,班导师的待遇及考核制度,确保导师制能够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效机制。

  (2)明确职责,确保导师制度有序推进。班导师工作的主要职责包括四个方面:思想引导、学业指导、行为引导、心理疏导。

 (3)创新管理,采用导师双向选择机制。一是专业对口,学院以班级为单位配备班导师,在导师遴选的过程中采用专业对应的办法,确保导师的专业方向与学生的所学方向一致。二是双向选择,让学生和老师相互了解各自的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愿向符合导师条件的教师提出申请,由教师根据自身教学情况判断是否同意接受,最后将信息反馈到管理部门。导师的指导不尽责或者学生根据个人发展情况提出更换导师,可以更换导师或者解聘导师。

 (4)强化执行,完善班导师评价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班导师进行年度考核。学校对班导师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和评优活动,主要内容是工作效果和业绩,采取定性、定量和对比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主要指标(学习优良率、不及格率、重大竞赛获奖率、违纪人数)观测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对不合格者及时予以撤换,并将影响其下次岗位聘任。对校级优秀班导师,学校予以表彰及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和工资。

(四)专业社团

1.建设思路

专业社团作为有专业背景的团队,其成立的初衷就是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目标,在延伸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组织和指导学科专业竞赛、加深专业知识理解、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创建和完善学生专业社团,力争由数量社团向质量社团到“精品社团”方向发展,将社团做活、做精、做大,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战线,为构建我校优质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2.已有基础

   我校共成立专业类社团48个,覆盖了全校所有学院和本科专业,并且为每个专业社团选配了专业指导教师。

   3.建设方案

(1)深化社团建设

   第一,完善内部制度。社团要有组织、有纪律的存在并发展,就要建立与健全社团制度体系。社团通过建立社团干部活动章程、例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奖惩制度从而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完善社团管理体系,规范社团的专业化、制度化发展。

  第二,增加经费投入。活动的开展仅利用学院或者学校拨发的经费远远不够,大学生社团要敢于走向社会,寻求社会的支持。通过与合作单位、企业协调,得到资金支持,达成双方互利共赢。

  第三,优化社团组成。大学生社团要善于优化整个社团的结构,引导大一、大二同学加入社团并成为骨干,大三同学成为竞赛的主力,大四同学成为社团的指导。以此来扩大社团活动在高年级学生中的影响。

第四,建设网络平台。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活动通知、介绍社团情况。开通微博,将活动发到网络上,通过转载扩大社团的知名度。

(2)提高社团专业化水平

第一,开展学科竞赛。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赛”的思想,以竞赛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以全国和省级竞赛带动校内竞赛和校级联赛。每个社团每年组织专业活动不少于2次;开展专业培训指导工作不少于4次;参加专业学科竞赛不少于1次。

第二,组织科研活动。科研活动通过开展学术系列讲座、专题讨论、科技竞赛,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其中,学术讲座以及科技比赛等活动,社团可与其他高校、学院展开合作,建立起高校之间、学院之间的科研联系网,便于专业资源共享,提升活动的质量。

第三,增加专业实践机会。社团可以与实验室及校外公司联系,构建学生课外与校外的实践平台。充分挖掘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为同学们提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第四,加强老师的专业化指导。专业社团要善于利用以专业导师为代表的师资力量,加强专业化指导。以此来提高活动的质量,促进活动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

第五,建立社团管理制度和骨干培养的长效机制。加强学生社团骨干的培养,对社团骨干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培训,通过提高社团骨干的素质,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兴趣社团

1.建设思路

   我校积极以兴趣社团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发挥兴趣社团在学生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引导学生发挥潜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不断强化兴趣社团活动组织的管理和活动指导,发挥兴趣社团活动在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广大同学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已有基础

   目前,我校有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自发组成的兴趣类社团共35个,社团覆盖人1000余人,社团指导教师11名。

(1)组织落实

   在各兴趣社团的活动中,都有具体实施方案,规范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活动的开展都有专人负责和指导,活动结束后都有活动的总结。

 (2)活动开展

   各兴趣社团在举办的活动中不断创新课外活动形式和内容,达到兴趣社团活动与文体活动相结合。在活动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还使学生快乐学习,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建设方案

   第一,社团指导教师要积极参与兴趣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协助和规划社团发展,并对兴趣社团学生负责人的更换提出建议。

   第二,优化兴趣社团组成,大学生兴趣社团要善于优化整个社团的结构,引导大一、大二同学加入兴趣社团并成为骨干,大三同学成为竞赛的主力,大四同学成为兴趣社团的指导。以此来扩大兴趣社团活动在高年级学生中的影响。

   第三,建设网络平台,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活动通知、介绍兴趣社团情况。开通微博,将活动发到网络上,通过转载扩大兴趣社团的知名度。

   第四,每学期每个兴趣性社团组织活动不少于2次;开展培训指导工作不少于4次。

(六)习惯养成团队

1.建设思路

在养成教育中对应22个好习惯养成项目分别组建习惯养成团队,为养成教育提供组织基础和团队环境。同一习惯团队的相互学习、交流和促进,形成更加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和互动平台,提高习惯养成的效果。

2.已有基础

  (1)政策指导

   2016年9月,我校下发了《长春光华学院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提出了习惯养成团队的构建总体思路、具体构建内容及抓手的设计。各院根据学校总的文件精神,制定了符合本院特色的习惯养成团队项目。

  (2)成立领导小组

   在各院习惯养成项目活动中,各院分别成立了习惯养成项目落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指导活动开展,统筹协调、监督落实习惯养成各项工作。

  (3)媒体宣传

   各院积极开展全员动员大会,党总支副书记和辅导员向全体同学发出号召,并充分利用宣传载体,以微信平台、学院网站、板报等多种渠道向学生宣传习惯养成项目的内容以及意义。

  (4)组建习惯养成团队

   学校根据22个习惯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习惯选择表,各院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填写习惯选择表,每人选择大于等于3项好习惯进行养成,选择同一习惯的同学组成习惯养成团队,进行集体活动,在共同养成好习惯的环境中促进自我养成。

  (5)学生座谈

   养成教育开展以来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每学期对各院学生分别开展两次以上学生座谈会,各院定期组织习惯养成项目小组师生座谈会,总结活动开展的经验与不足,并针对反馈意见制定了解决方案。

3.建设方案

(1)在养成教育2.0模式阶段以习惯养成团队为单位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开展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参与、组织活动,促进养成习惯团队内部建设。

   (2)不断完善基于22个习惯养成的系列活动,使活动的针对性更强。例如,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第二课堂”的作用,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加强宣传阵地的管理,利用舆论导向为学生的养成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把活动做实,持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3)习惯养成团队要按照自我选择的项目进行月小结和学期末总结,各班班委及习惯养成团队小组组长在活动中负责具体项目的监督、落实。

(4)各院应组织多层面、多种形式的习惯养成项目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觉强化学生自我养成,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使习惯养成项目逐步深化、优化。

(七)朋辈互助团队

1.建设思路

我校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压力,朋辈互助是帮助大学生正确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以积极接触社会、服务社会,让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成立各种类型的共同成长小组,充分发挥朋辈互助作用,将朋辈团队与养成教育、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相结合,引领学生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完善团队建设,提升团队质量。

2.已有基础

   目前我校已组建朋辈互助团队,由养成教育小组、社会实践小组、创业小组、学习小组、实习小组等五个小组组成。并配有相应指导教师11名。

3.建设方案

(1)搭建朋辈团队平台,坚持点面结合。在实践工作中,以班级为中心,以宿舍为基础,以社团为依托,以网络为载体,坚持朋辈团队的点面结合,先后搭建网络、班级宿舍、社团等多个平台。

(2)强化对后进生转化小组的指导,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

(3)开展朋辈互助团队间的交流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系列活动,每个朋辈小组之间每月进行一次月总结交流会。

(4)拓展朋辈团队建设。在我校现有的五个朋辈小组的基础上,拓展朋辈小组建设。

(八)校家合作教育共同体

1.建设思路

实现养成教育的目标,学校和家庭要充分开展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吸引家长的参与,形成“学校—学院—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养成教育模式,把开发家长的教育资源和作用,形成校家合作教育共同体作为我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已有基础

   目前我校已基本完成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机制建设,建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微信群、QQ群,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家互动活动: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见面会、家长沟通记录表、亲子义工活动、感恩账活动、孝道人生讲座、寒暑假4+X作业等,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提高了学生对自我、家庭和社会的认识。 

 3.建设方案

 (1)探索多样化的校家互动形式。丰富与家长联系沟通的渠道和形式,利用微信、微博、QQ等多媒体通讯手段展示孩子的在校活动,实时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特别是养成教育的情况,老师与家长一同分享学生在校的点滴成长过程,联手开展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2)充分发挥学生家长优质的社会资源,共同助力学生养成好习惯。习惯养成要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不能让寒暑假成为孩子好习惯养成的断档期,通过布置假期作业、假期社会实践,联合家长一同督促孩子勤奋上进,养成良好习惯。

(3)积极获取反馈意见,实时改进策略。成立家长联合会,与家长一同监督孩子的习惯养成过程,邀请家长代表来学校交流座谈,分享孩子在习惯养成中遇到的问题与方法,听取家长代表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共同体建设。

(4)加强家长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使家长真正融入到养成教育活动体系当中。在养成教育活动中设置家长板块,家长亲自参与养成教育活动的活动设计,过程监督,切实实现校家深度合作,共同完成学生习惯养成。

(5)鼓励校家合作实践向科研理论成果转化,用理论指导实践,探索校家合作新模式。深度挖掘优质家长资源,参与到校家合作理论成果建设当中,使理论成果更具说服力,更加全面。

   四、实现六大目标

    六大目标即让学生养成N个好习惯、强化六大能力、弘扬五大体育精神、提升五大美育境界,追求四方满意度、学生工作争创一流。

 (一)养成N个好习惯

通过我校实施的养成教育工程使学生养成N个好习惯,成为品行优良、素质高尚的人,为一生的事业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六大能力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开展能力工程建设,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三)弘扬五大体育精神

体育重在体育精神的培养。养成五种精神:一是吃苦耐劳精神,二是勇于拼搏精神,三是追求卓越精神,四是团结合作精神,五是持之以恒精神。这五种体育精神是学生今后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武器。

(四)提升五大美育境界

美育重在品味和境界的引导。养成五种美:一是灵魂之美,二是专业之美,三是创新之美,四是生活之美,五是艺术之美。

注重在各个方面融入美育。把美育融入养成教育,在养成教育中追求灵魂之美;把美育融入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品味专业之美;把美育融入双创教育,在双创教育中体会创新之美;把美育融入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展现生活之美;

把美育融入艺术熏陶,在艺术展演中领略艺术之美。

 (五)追求四方满意度

通过实施学生工作体系,达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学校满意的目标。

 (六)学生工作争创一流

通过实施学生工作体系,使长春光华学院的学生工作2017年进入吉林省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第一梯队,2020年进入吉林省高校学生工作第一梯队,2025年进入国内高校学生工作第一梯队。

 

 

 

      长春光华学院学生工作处

                                            2019年10月13日


f_pic4.png

学生工作处官方微信平台新.jpg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了解更多校园咨询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长春光华学院 版权所有 吉ICP备05002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