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思路
把养成教育作为我校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素质教育的具体抓手、德育工作的特色项目、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养成教育遵循“素质是养成的”教育规律,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以一体两翼(习惯养成是主体,培养体育精神和美育境界是两翼)为主线,以十大原则为体系保障,从认知学习、情感体验、意志磨炼、行为养成的理论研究入手,构建了我校独特的养成教育育人体系。
2.已有基础
(1)政策指导
2016年9月2日,我校下发了《长春光华学院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各院分别制定了符合本院特色的养成教育具体落实措施,完善了活动开展的纲领性指导意见。
(2)组织落实
①构建科研平台,成立吉林省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12月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在我校成立吉林省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中心。
②校长重视,召开动员大会和学术座谈会。2016年5月25日,张德江校长召开全校养成教育动员大会,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到养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来,并做了题为“关于养成教育”的专场学术报告。随后,张德江校长于2016年9月10日教师节讲座和2016年12月的学团报告会上,再次就养成教育的新思考做了学术报告。2017年1月8日,张德江校长主持召开座谈会,同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小组成员及各院主管副书记共同交流心得体会,并做了题为“对养成教育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的学术报告。
③深入一线走访座谈,推进养成教育开展。每年学期初召开养成教育推进工作会议,会上各院、各部门针对自身工作特点,对养成教育的下一步开展做详尽汇报,并进行交流与探讨。校、院各级领导、养成教育研究会多次深入一线,对各院养成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走访座谈。活动开展期间,各院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心声,总结活动开展以来的经验与不足,并针对反馈意见制定了解决方案。
(3)活动开展
各院针对22个习惯成立了相对应的习惯养成小组,每人选择大于等于3项好习惯进行养成,以小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并积极探索活动的考评机制。通过制作养成教育手册、养成教育方案、养成教育习惯选项、奖励制度等激励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来。目前活动参与人数已覆盖全校学生大一到大三的全部在校学生,大四学生部分参加。此外,各院在具体活动中还充分将日常管理、学风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融入到养成教育中,形成了我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的良好局面。
(4)阶段性成果。
2016年9月12日成立了“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对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开展途径、伦理内涵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期间共召开理论研讨会4次。 2017年4月以来“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小组”更名为“养成教育研究会”,研究会成员从12个专题着手进行理论研究,截至目前共发表论文39篇,参编著作1部。近期在编著作1部,即《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功申报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重点课题1项,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1项;获批校内青年科研基金项目3项,长春光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2017年11月,我校养成教育工作被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工作研讨会授予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奖。2017年在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评审中被授予“2017度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为全市获此荣誉的两所高校之一。制作了养成教育案例集和图片集。梳理养成教育开展以来的突出事迹和案例,突出特色,发挥榜样和引领作用。
3.建设方案
(1)理论建设
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团队计划在未来建设成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为深厚的学养和取得一定学术成就的科研队伍,具体规划如下:
①项目申报。2018年申报11项省级科研课题;充分准备,积极申报2018年校内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②出版专著。预计在2018年底完成基于长春光华学院养成教育活动开展的著作《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③论文成果。围绕专著内容研究会成员自主选题,年底前养成教育研究会、情商教育研究小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发表1篇省级或以上论文。
(2)活动设计
①不断完善基于22个习惯养成的系列活动,使活动的针对性更强。例如,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第二课堂”的作用,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加强宣传阵地的管理,利用舆论导向为学生的养成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把活动做实,持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②分阶段实施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养成教育1.0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养成教育2.0模式是以习惯养成小组为主导,由选择同一习惯养成的学生自发组织活动,自我规划、自我进步,逐步建立由学生主导、自觉养成的教育模式;养成教育3.0模式是由学生自发的树立自我养成意识,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目前,养成教育活动开展已经由学校主导发起的1.0模式转变为由学生习惯养成小组主导的2.0模式。
(3)考评机制建设
①持续完善考评机制建设。继续完善德育分考评制度,将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和德育分、期末考试成绩、评奖评优结合起来。
②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落实莘莘校园数字化平台APP,实时获取活动参与人数等相关统计信息,在线考勤、在线考评,建立养成教育学生跟踪档案。
(4)辅导员习惯认领
全体辅导员老师自觉开展习惯认领活动,对所认领的习惯从自身做起,同学生一道参与到习惯养成活动中来,率先垂范,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养成的良好氛围。同时深入研究所认领习惯的价值意义,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激情,强化学生自我养成、自愿养成、自觉养成、自动养成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