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 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1.切实增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按照教育部要求,全省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心理咨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来自经济、就业、学习、交友等方面压力,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事件呈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影响,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工作开展得不平衡;领导体制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机构设置不规范;工作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方法、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委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相结合,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二、全力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4.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抚慰心绪,化解矛盾,润物无声。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增进大学生之间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互信、互爱、互助意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5.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开展耐心细致的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解疑惑释,解决实际困难,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缓解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意志和品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6.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7.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相关课程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相关选修课或限选课。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省教育厅将组织编写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8.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有线电视、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经常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支持、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开展活动,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9.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和有效干预机制。高校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大学生心理测评工作,并保证测评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认真组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筛查,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特别要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预防、有效干预。建立健全咨询教师接待制度、预约制度、值班制度、异常情况报告制度,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三、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10. 建设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通过专、兼、聘等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相关心理辅导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要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原则上按照1:3000—5000的师生比例配备,编制从学校总编制或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教师原则上要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教学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要计算工作量,可比照课时费给予合理报酬。
1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省教育厅以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为依托,对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教师开展重点培训,并有计划、分批次的对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进行培训,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
12.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要承担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注意调查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切实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3.建设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体制。高校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省教育厅成立了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对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咨询、指导与服务,做好师资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检查评估体系,加强督导检查。
14.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工作机制。高校要在学生工作系统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按规定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15.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高校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经费和条件。按照每年生均5—10元的标准提供经费保障。要提供心理咨询室、团体训练室,心理测量室等必需的工作场所和微机、电话等必要的工作设备,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要组织专家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各高校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或实施条例。
吉林省教育厅办公室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